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义理是如何诠释和谐思想的?

    识神”,即灵魂。“名色”是指人的肉体和精神。“名”指受、想、行、识四蕴(也称四阴);“色”指五蕴中的“色”,相当于物质,由两者构成生命体的形神关系。“六处”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和意识机能,包括眼、耳、鼻、...是生命出生。“老死”是生命的衰老与终结。在原始佛教的后期,在讲十二因缘时已经把其中的“识”解释为“识神”,把“名色”解释为胎儿,从而把十二因缘解释为人生秉承前世业因投胎、出生和生长的过程。  上述原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3569104.html
  • 死后的真相

      据以上所说,“灵魂不灭”之论,证据充足,实在无可否认了。   有人说:你所讲的,是“中阴”、是“识神”,就是“人死迳生鬼界”,也得说是一个鬼;灵魂一词,带着“我相主宰”,于佛理难通。我说:如果...紧要的。就理上说,“识神与灵魂”固有分别,如从事上说,则同时显示“死后生命不灭”之理,并无不同。所以滥用“灵魂”一词,方便而已。   二、枉死后的苦痛   一个人既然知道“灵魂不灭”,死后还有...

    天华出版公司编辑部编

    |自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951104294.html
  • 逻辑学百年(三)

    很多东西并非象一般人理解的那样简单,这点请有心者多多体悟。在重重假 象下人往往不能清醒,道家有讲元识、识神的,无神相当于佛教的阿赖耶识.识神   相当于佛教的末那识.眼耳鼻舌身意等浅表意识。元神指人所共有的,可以在体内, 也可以在体外,对此加以开发则可使人获正念、正识、正觉,在体内也在体外;而   后天识神则是人后天受各种习气熏习而成,有许多虚枉性,导致人为各种外象所迷 惑,许多人只凭一点后天识神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5338214.html
  • 《借壳指月》之<研究心得>

    须在境缘上,在外缘内境的种种状况下,把功夫做下去,才真正是得力处。做功夫最怕把识神光影门头为佛事,识神是指精神作用、也就是意识作用。假定疑情不来,都还是处在于“看、观”的阶段,这是参禅前的准备功夫,也...如此由点、线构成的;有了面而成片,就表示工夫无间隙,不会间断。误认识神,或将妄心遏捺、令妄心不起当做是佛事,这是失正念。比量(就是妄)或现量,也是识心的作用。以妄心来压制妄心,就如拿石头压草一样;或...

    释印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047887.html
  • 噶举派“大手印”与“那洛六法”

    ”。[43]录此,并供读者参考。  五、中阴(中有)成就法:[44]  佛教说人死肉体坏失,但识神还在,此识神在未入六道轮回之前,谓之中有。中阴成就法即指在中有位证得解脱的方便道。玛尔巴说:“梦境时节...。分三种证入:一、证入净光境之法身:所谓“光消灭及色消灭,想消灭及识消灭,识消灭已又识生,此际净光即开始;母光子光当合一,有未已教及未教,融合已教入未教,此名成就得证果”。即最后一息方停未久,但识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0556773.html
  • 道教生死观及其与佛教的关系

    )  内丹学认为,先天精气神与后天精(交感精)、气(呼吸气)、神(思虑神、识神)为体用关系,先天精气神为本为体,后天精气神为用,“非先天不能生后天,非后天不能成先天”(《还真集》)。先天精气神又相互...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,教人修心则修道也。”道教对道的认识,也是从人身小天地有无形的主宰,类推出宇宙大天地有无形的宇宙精神为主宰。后来内丹学对心、神作了进一步分析,从本体论、体用论再度分开后天的识神与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4840775.html
  • 梁武帝的神不灭论新探

    神识必然和形体一同消亡。表面上看,早期中国佛学研究者也使用识神或精神这样的术语,并且同样承认识神具有感知和思虑的功能;然而,具体到梁武帝的佛学见解,心识之体却并非范缜所说的器质之心,也不是精微的物质性...

    王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5442247.html
  • 方立天: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

    ,尤其是东晋以来发生神灭神不灭之争以后,更为明确坚定。他们还认为精神与心不能分离,因此也经常是心神连用的,如若分开用,则心与神同义,神为心的别名。如说“妙神”、“妙识”、“神识”、“识神”,都是指微妙...关系被视为体与用的关系。在中国佛教学者看来,神与心是同义范畴,并喜用妙神、妙识、神识、识神、识精的概念,以表述微妙的心。关于心与物的关系,主要有心物不二和唯心所变的命题。由心物关系进而又衍出心与物理学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4359808.html
  • 从《大乘玄论》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

    。  第五家,以避苦求乐为正因佛性。《涅槃经》云:若无如来藏者,不得厌苦乐求涅槃。所指即是识神在流转过程中有避苦求乐之功用。法云为此派之代表。  第六家,以真神为正因佛性。若无真神一指识神之本体),那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4864071.html
  •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个大师(续)

    惑者见形朽于一生,便以谓神、情俱丧,犹睹火穷于一木,谓终期都尽耳。   慧远的这种说法,和佛教的十二因缘的哲理并不完全符合。因为佛经译文当中也出现过“中阴”、“识神”等等名词,但它们都是有情有识,变化...术妙。前形非后形,则悟情数之感深。惑者见形朽于一生,便以谓神、情俱丧,犹睹火穷于一木,谓终期都尽耳。   慧远的这种说法,和佛教的十二因缘的哲理并不完全符合。因为佛经译文当中也出现过“中阴”、“识神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0993222.html